【記者部落格】Chrome OS真會威脅到Windows嗎?
谷歌于11月20日發佈了“Chrome OS”。Chrome OS專注于Web瀏覽器使用“Chrome”用途。Chrome OS是以Linux為基礎開發的開源軟體。其主要應用目標為小筆電。賣點是能夠在性能不高的小筆電上順利運行,起動只需數秒。
Chrome OS的應用全部在Chrome上運行。遵循了以HTML 5、JavaScript、CSS
3等Web標準技術編寫應用的基本方針。由於使用Chrome的插件功能後還可以支援美國奧多比系統(Adobe
Systems)的“Flash”和“Acrobat Reader”內容,因此,Chrome
OS並非只能使用Web技術,但反過來也可以說:這些內容顯示技術已經成為了Web的事實標準。
很多人認為,谷歌Chrome
OS會對微軟OS“Windows”形成威脅。但筆者不敢茍同。第一是因為這個平臺需要“將就”。就目前公開的演示來看,Chrome
OS的應用執行環境尚未大幅脫離Web瀏覽器。現在,大多數程式只能在Web瀏覽器上執行(包括本文也是使用“Google
Docs”編輯),使用時間最長的應用無疑是Web瀏覽器。但Web瀏覽器並不能應付全部處理。Web瀏覽器無法覆蓋的範圍只能“將就”。而照以往的規律
來看,需要用戶將就的平臺都無法普及。
第二個理由是使用方法與蘋果“Mac OS
X”和Windows的差異太大。面對突如其來的Web瀏覽器,使用方法自然會錯誤百齣。訪問電子郵件“Gmail”不成問題,但從書籤中選擇網站又如
何?書籤中既有資訊網站,也有提供應用的網站。網站類型的混雜會不會造成混亂?Chrome
OS雖然也準備了其他方法,可以打開類似于抽屜的面板,選擇上面的圖標。但用於打開面板的標記(Affordance)的配置看起來卻非常隨意。
上述理由是筆者在親身感到“太夠嗆”後思考的結果,可能會有不同意見。比方說,有的看法可能認為小筆電雖然性能勉勉強強,但仍然實現了普及。不過,即
便是小筆電,就算性能有將就的必要,OS也是普通的Windows
XP,功能上沒有任何需要將就之處。海外也有廠商銷售Linux系統的小筆電,但其比例只有Windows版的1/10左右。除此之外,對於
Microsoft Office相容軟體等各方面挑戰的失敗歸根結底也是因為將就。
易用性差異是否成為問題,這與目標用戶層的定位息息相關。首先可以想到的是精通個人電腦的用戶層。最先嘗新的都是具備相當知識的用戶。但這些用戶了解
高功能性個人電腦的易用程度,很可能對“將就”產生排斥。相反,“只上網的臨時用戶”則較少嘗試新產品。只有當超過一定量的用戶使用Chrome
OS後,臨時用戶才會出手。那麼,使用Chrome OS的用戶層又會在何處呢?
當然,Web瀏覽器的專用化會帶來專用產品獨有的優勢。例如前文提到的數秒起動,如今的Windows難以望其項背。如果配備Chrome
OS的產品是300g左右的口袋平板電腦,價格只有數萬日元,追捧的用戶應該不在少數。但如今的小筆電大都重1.2kg左右。小筆電價格低廉,使得廠商無
力投入產生如索尼“VAIO X”那樣超薄、超輕的產品。
Chrome OS要想實現普及,就必須配備能夠為喜歡嘗新的用戶層所接受的產品,按照“能用”→“夠用”→“不再需要個人電腦”的順序逐步鞏固自身的評價。反觀過去那些需要“將就”的挑戰者,最終都只落得“還是全規格筆記型電腦好用”的評價,沒能成為事實標準。
就個人而言,筆者首先反對“Web瀏覽器就行”的看法。如果劃定一條線說“這樣就行”,技術發展便會就此止步。如今,個人電腦、手機、電視等電腦產品
(可能有反對意見認為手機和電視不屬於電腦,但筆者姑且如此表述)尚且存在不便之處。至少在很多地方人類必須順應機械。一旦承認“Web瀏覽器就行”,這
些不便將永遠得不到改善。
單從近期目標瞄準小筆電來看,谷歌自身並未考慮到威脅Windows。但就實力而言,谷歌也許已經準備好了根治“將就”的辦法。不過在2010年的年底商戰中,“小筆電”的說法可能還會存在。(記者:北鄉 達郎)
來源 :http://big5.nikkeibp.com.cn/news/digi/49005-20091126.html?ref=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