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I Gathering 10月份聚會 - 智慧建築:人與空間的完美互動
時間:10/31 (六) @ 13:00 ~ 17:00
場地:文化大學延平分部大新館 4F數位演講廳
報名費用:NTD450/人
華碩電腦 使用者經驗設計師 唐聖凱
美國卡內基美侖大學設計運算碩士、交通大學建築碩士。目前任職於華碩設計中心,從事創新介面設計與研究,亦受邀擔任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數位建築組兼任講師。研究興趣包括實體使用者介面(Tangible UI)、互動原型術(InteractionPrototyping)、使用者經驗研究方法(User Experience Methodology)以及適應性運算(AdaptiveComputing)。
建築,一直是反映當代思潮與科技的大型載體,也是使用者經驗創造的具體呈現。在邁入後數位時代(Post-digital)的當今,由於人本思潮的再現、互動工具的普及以及運算工業的發達,下一階段的建築革命正悄悄的進行中,被喻為「凝固之音樂」的建築空間,亦正藉由實現動態的形體與互動的空間,試圖創造過去只存在於想像中的空間經驗。
木石研設計 設計總監 范赫鑠
交通大學建築碩士。目前為木石研設計設計總監。除了室內設計外,包括各種類型的展示設計、從博物館到各類商業展示內容,並保持對智慧空間及介面設計及研究、媒材研究及公共藝術等高度的興趣。
數位時代的空間設計發展,除了各種輔助設計的觀念與媒材相繼進入設計師的工作檯上,引發各種造型的可能性與解放。另一方面,結合遍布運算及人機介面與寧靜科技的各項理論發展,引發使用者對下一代空間的想像,從本來只是傳統業的室內設計,到各種科技業持續關注智慧住宅應該給予使用者什麼樣的體驗。而在科技藝術與博物館幾乎全面的引入此一話題後,大眾開始意識到空間中的介面開始產生各種可能與彈性,也從而慢慢影響並改變空間的各種行為。
這兩位其實都是念交大建築的,但念完後,感覺上都往電腦資訊業界發展.不過,誰說念建築不能做資訊科技?
PartI:華碩電腦 使用者經驗設計師 唐聖凱:
建築早期是偏向神性,宗教的,但現在則是偏向人,對人的基本了解來做空間.
經典的建築雪梨歌劇院當初設計都是手算來得知,而非使用科技工具.當初的構想是從帆船而來,
(我找不到講師show的圖片,設計師Jorn Utzon吹口氣向歌劇院的模型,希望能像帆船般擺動.)
講到這邊就接著開始講一些數位建築,房子隨著時間而改變.
接著談到互動建築,人在某空間中怎樣與空間做互動?
舉的例子是有一個設計,兩個區域的椅子上有柳樹,椅子是觸控的.
如果某一區域的某個椅子,感應到有人坐,顏色會變,上方柳樹會垂下,
而在另一區域也會做同樣的動作反射.(這蠻有意思的,可惜不好找圖片)
另外舉例的還有,如果人走進一棟建築物,地板就會出現標示,接著建築外牆就會出現標示,表示某樓層人比較多.
從外面就知道這家現在是不是人太多,太擁擠,改天再來SHOPPING?
動態設計,這邊舉例子是杜拜的動態建構技術(Dynamic Architecture),
建築是真的開始動了.以往可能我們買房子,價錢可能因為VIEW的關係,而不相同,但這種動態建築,一直在改變位置
可以看的VIEW,每天都不同,真是太神奇了(感覺自己還是鄉下人=.=)
這邊有介紹:杜拜的動態建構技術
另外還有所謂的聰明材料.也就是比如一架飛機,乘客可以坐在靠近機長室的位置,而機長室與坐艙之間選用一種可以依照需要而透明的材質.
讓乘客可以看到機長的操作.當然,機長不想讓人看時就做調整,變暗.
還有一個介紹是Interactive living cocoon: liquid 2.0
不過看了後,我個人是並不是很敢住這種房子.
我很努力去找講者說的相關的範例,但是目前找到的不多.但都蠻有意思的.
PartII:木石研設計 設計總監 范赫鑠
一開始也講些建築的東西,但後來主要是講木石研室內建築空間設計公司所提供的設計的案例.
他們與PEGA做出一個很讚的辦公環境弄得很好.希望讓人能夠在這個空間中舒適的工作.人與空間的一種互動.
PEGA是華碩分家後合碩聯合工業設計部門(看完照片後我覺得...我家該好好整理了..=.=+..)
有趣的是,木石研這家建築公司蠻特別的,有養RD,包括SW跟HW,不過才20多人...
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做的互動設計.他們的一些設計案例有:
1.Living 3.0-仔細看,畫面上的多點觸控,這不是windows7.這桌子是所謂的數位桌面,
當大家在客廳聊天時,可以一起分享照片跟回憶,增加話題.
2.立法院議政史料展:這間位在台中的辦公室,蠻有意思的,其中後段影片有拿鐵鎚敲下去的動作,應該蠻受委員們歡迎的.
3.Nike 6453.他們希望桌子的四個位置都可以提供給人來瀏覽nike的資訊.
4.MOJO餐廳.台北市東區的餐廳,可以馬上體驗多點觸控的用餐環境.有機會可以去看看:
最後Q&A的部份,有一位交大的副教授,也是跟其中一位是同學關係,問了一個問題,
他問說他要在90位候選者中選六位研究生,他該怎樣挑選,
該具備怎樣的能力才能進他們兩位的公司?
Answer by 范赫鑠:
a.他們將公司分為四個Group(包括視覺或者軟硬體開發等),
一個人要能涉略並專精兩三種領域.
b.Team Work.要能跟其他人溝通.
c.能被信任,重點要看他不在時的表現,是不是事情都要一個個講,不能自己自動自發去處理.
Answer by 唐聖凱:
要有動手具現化的能力,能做prototyping,能利用工具與科技,
他開玩笑說,以前復興美工都要用手繪,不能用工具畫圖,
用工具畫,會被打斷腿,但現在不會用工具畫圖,才會被打斷腿.
(他自己很厲害,自己寫程式,找RD弄電路,搞研發專利,最近送出Magic mouse,
結果專利還在送,市面上最近就出產品,apple magic mouse,很扼腕)
雖然一開始聽起來好像都是講建築的感覺,但其實很多都跟資訊應用設計有關.蠻不錯的收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