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文語音搜尋的介面上,使用者只要按下右方的麥克風圖案,就可以開始說出想要搜尋的關鍵字,大概等了三秒鐘,會呈現出來辨識和搜尋的結果。(點圖可放大)
等了一年,Google終於在英文版之後,讓說中文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也能開始運用語音搜尋。
Google今(15)日在北京發表中文語音搜尋技術:使用者可以在iPhone、Symbian 60和Android手機上,用說話的方式搜尋圖片、網頁、Youtube影片等,也就是和電腦端一致的通用搜尋(universal search)結果。該服務將在未來數週內上線。Google負責工程部門的全球副總裁Vic Gundotra表示,其他語言的語音搜尋技術都在開發中,目前還沒有具體時間表。
「中文的使用人口多,輸入的方式也比較複雜,」Gundora說明何以中文成為該公司推出的第二個語音搜尋服務語言。
使用者可以選擇在上述三個平台的軟體商店下載這項免費的服務。由於Google提供的是中文版和英文版的語音搜尋,因此混用兩種語言的搜尋準確度,可能會令人失望。雖然使用者可以混用語言:但是結果能不能夠盡如人意,就得看採用的語言版本,多數的使用者搜尋偏好。
Google推出中文語音搜尋服務,固然能夠引起市場討論,但是對了解Google的人來說,只是遲早的事而已:Google台灣研發中心的掌舵者簡立峰,專長就是語音辨識。
Google在去(08)年11月,已經提供Android、Blackberry和iPhone上使用英文語音搜尋功能,並提供美國、英國、印度、澳洲等地方口音的辨識服務。
而中文語音搜尋技術,來得似乎比想像中快。
簡立峰在先前的採訪中表示,由於美國電信業者已經提供語音撥打電話的411服務,在技術上相對成熟,因此Google得以順利在美國推出類似的服務Google Voice Local Search,而在台灣或其他亞洲地區,還很難講什麼時候可以走到商業化的一步。
Google坦言,語音搜尋的精確度還有努力的空間。因此該公司也讓消費者在語音輸入後,顯示數項候補選項。
「越多人檢索的字,準確度會越高。因為Google的語音搜尋,是借重了我們在電腦端的資料庫比對,」Gundotra說,這也是為什麼,即使中港台三地說國語的使用者,用語有歧異、也有不同口音,仍能夠推出中文語音辨識服務的原因。
根據記者實際操作後的感想,語音辨識的程度的確和搜尋比數呈現正相關。舉例而言,如果是說出「小肥羊」,就會像圖示的一樣正確無誤。但是如果是講出姓名來,就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。例如記者念自己的名字「曠文溱」,辨識的結果變成了「狂神」。
「隨著時間一久,系統會被訓練得更聰明精準。」Gundotra如此表示。
引用自 http://www.zdnet.com.tw/news/software/0,2000085678,20142022,00.htm